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以及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道高考化学题求详解
1、解析:在a点醋酸刚好有一半过量,即反应后溶液为等浓度的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溶液,此时应以醋酸的电离为主,即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故a点时:c(CH3COO-)c(Na+)c(H+)c(OH-)。则A错。
2、A项,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用NaOH滴定H3PO3时,被滴定的溶液在呈酸性时,溶液就不会变色,不利于观察滴定过程。B项,在A点时,PH为4,此时溶液为酸性,H3PO3为弱酸,且一级电离程度大于二度电离,此时溶液为酸性,电离程度微弱,所以应该是c(H3PO3)c(H2PO3ˉ)c(HPO3ˉ)。
3、B选项不符合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虽然从图中可看到b、c点的时间相同,但这时间是溶液变蓝的时间,并不完全是碘析出的时间,因为图中还能看出温度在10-40度之间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溶液变蓝时间即可视为碘析出时间。
4、这是2010四川省高考卷的第29题中得第四部分!其中A是FeSO4·7H2O。考虑最后溶质是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根据开始加入A为2a×10 3mol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a×103mol,后来又加入12b×10 3mol的A,和2c×10 3mol的铁。
5、第四问,①根据K计算 公式即可求出,但是答案为什么只保留三位小数值得商榷,②同时计算T2时的K值很明显小于T8时的K值,说明是升 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③题目说了是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那么后面温度就不会改变。
上海化学高考题
1、[答案]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1)0.012mol。(2)8。(3)n(OH-)∶n(CO32-)=16∶1。 (4)Al2Mg6(OH)16CO34H2O。[解析]:(1)2片小苏打所含NaHCO3的质量为1g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其物质的量为1g84g/mol =0.012mol,由HCO3-+H+===CO2↑+H2O,可知n(H+)=0.012mol。
2、不是应该比NaOH多,而是一定要比它多,因为氨水是弱碱,要和强碱pH一样就必须量比他多 会水解,氨水的水解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如果学过平衡理论就更好理解了 NH3·H2O正反应分解成NH3+ H2O,然后NH3+ H2O水解成铵根+OH- 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这是一个平衡状态(只要外界条件没改变)。
3、选B,A必须在标准的大气压下。C没有说在几升溶液中,要在1L溶液中就对了。D铁跟稀硫酸只能生成FeSO4,每个铁原子只能失去两个电子,所以是0.2NA。因为B的乙烯和丙烯的通式是CnH2n,不管乙烯和丙烯以什么比例,每14克的原子总数都为3NA。
精品解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
1、【答案】C【解析】【分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2O2=2Li+O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据此作
2、年高考化学全国乙卷精华解析 化学选择题解析 B. 碳酸氢钠的妙用——作为食品膨松剂,其分解产生气体,提升食品蓬松度。D. 错误的钠盐现象——钠盐焰火并非红色,而是呈现黄色,揭示了元素性质的独特表现。D. 化合物2的独特行为——化合物2能够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展示其化学活性。
3、《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集》(第三版):这套试题集包含了高考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详细的解析,适合高考复习。
4、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5、入学方式不同:自考本科无需入学考试即可入学,统招本科则需要参加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达到规定的录取条件后方可入学;学习方式不同:自考本科主要是依靠考生自学,也可以报读社会助学班学习,而统招本科则需要进入到普通高校进行全日制的学习形式。
化学高考基础题
V(A)= a/6 mol/(L·min),V(B)= a/4 mol/(L·min)。(2)6。(3)a/b × 100%。(4)△H0。(5)①增大。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加压可加快反应速率。②减小。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
2,2-二甲基丙烷(首先要看最长的主链确定是什么烷,再看支链C的个数)(2) 是的,《化学与生活》中有。(3) 能。(4) 可以的,CO2+C=2CO 。
所以m(H2O)=0.36g,n(H2O)=002mol,m(Al)=0.27g,n(Al)=001mol,所以n(Al3+)∶n(Mg2+)∶n(OH-)∶n(CO32-)∶n(H2O)=0.01mol∶0.03mol∶0.08mol∶0.005mol∶0.02mol=2∶6∶16∶1∶4,即碱式盐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用电子守恒和物质的量守恒来解答撒。还原剂是NH3中的部分N元素。氧化剂是CL2。
一)1)当x=5时,此时瞬间(未移动)Q=c(CO2)*c(H2)/c(CO)*c(H2O)=5/3,所以Q大于K,要使Q=K,所以平衡要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第十四题
勒夏特列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一个准则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这点要先搞清楚。我觉得你的问题在于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不会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改变一个因素,可以使升温降温,可以使增压降压,可以是提高浓度降低浓度,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到平衡,改变一个,平衡就要减弱这个改变。
重庆高考化学十九道题。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22重庆高考化学一共两道题,第一道是选择题共十四道,第二题是简答题共五道题,一共十九道题。
. 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1 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1 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1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1 糖的基本概念。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化学高考问答题及解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